中国男篮在面对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时输掉了比赛,输分达到了49分;相比之下,日本男篮在奥运会上对阵同样的德国队仅输了20分,上半场比赛一直保持在10分以内。尽管无法直接比较这两支球队,但这种对比侧面反映出中国男篮与世界顶尖球队之间的日益拉开的差距。更令人意外的是,日本男篮在整体身高劣势的情况下,以167cm的富坚勇树和172cm的河村勇辉作为核心后卫,依然能在国际赛场上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情况显示,继续对中国男篮核心徐杰的身高进行批评似乎不再必要。
随着全球篮球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中锋角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篮球内线球员不仅需要出色的篮下步伐和快速移动能力,还需要具备主动持球进攻的能力,以及出色的篮板保护和外线投篮能力。NBA和欧洲联赛的发展显示,小型快节奏的打法日益流行。然而,在中国国内的CBA联赛中,仍然存在对身高的过度依赖,长期以来未有改变。如果把日本男篮的河村勇辉(172cm)放到中国CBA的情境中,他是否能够得到国家队的认可?更不用说只有167cm身高的富坚勇树了。然而,日本男篮整体身高仅为193.7cm,平均年龄26.4岁,却在与世界顶级队伍的对决中展现出了真正的竞争力,甚至在篮板统计上还以39比36领先德国队。
这种表现虽然不足以被称为奇迹,但绝对是中国男篮所不敢轻易尝试的。中国队过去常用年轻和经验不足作为输球的借口,然而日本队的表现证明,年轻并不是不胜的理由。此外,作为篮球的顶级舞台,中国球员要进入NBA几乎都以身高为优势,仅有的例外如后卫孙悦也超过2米。而日本的八村塁和渡边雄太作为锋线球员进入NBA,显示日本队在选才上打破了传统的身高限制。在对阵德国的比赛中,日本队上半场三分球命中率超过50%,这不仅仅是天赋的结果,更是后天努力的结晶。相比之下,中国队对德国的三分命中率仅为15%,尽管身高优势明显。
展开全文
遗憾的是,中国队未能拿到60分,而日本队则获得了77分。河村勇辉虽然仅得到11分,却送出了7次助攻。如果八村塁的手感稍好些,或许结果会有所不同,尽管他全场比赛只有4中19投,但依然贡献了全队最高的20分和10个篮板的两双数据。观察到日本队167cm和172cm的后卫表现,再看中国队对徐杰的批评,实在有些滑稽。难道中国男篮真的应该以身高为唯一标准吗?
事实上,在中国有许多身高低于185cm的篮球人才,然而“身高”这一门槛却阻挡了多少有梦想的球员。低于190cm甚至低于180cm的球员,未必就没有篮球天赋,他们在其他方面可能更出色。但在中国CBA联赛中,这道门槛却成为了他们无法跨越的障碍,更不用说为国家队效力的机会了。
因此,看到日本男篮快速崛起,这并非完全归功于归化球员,打破“世俗的用人眼光”或许才是让中国男篮未来崛起的唯一途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